.
陈凯师

泥孩子【雷人雷声】敬贤如师,嫉恶如仇的雷州人(上)-半岛雷声

【雷人雷声】敬贤如师,嫉恶如仇的雷州人(上)-半岛雷声


敬贤如师,嫉恶如仇的雷州人
(上)

冯 伟/文

《雷州府志·流寓志》:“雷今为乐土,昔称瘴乡,元明以前谪者时至焉。……古有孤忠只身万里,……万不料蕉黄荔紫间尚存知己。乃地脉几穷,民彝独厚,随其辙迹仰若星云”。我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和素称“天涯海角”的海南岛,古为楚越蛮荒瘴疠之地,生活环境十分恶劣,时人谈雷色变,视为畏途。因此,雷琼被封建王朝当作惩治“犯官”的首选地方。宋代300多年间被朝廷贬谪至此的官吏为数不少,这些犯官中有正有邪,有忠有奸,鱼龙混杂。不过,孰奸孰贤,雷州人自有分数,泾渭分明给予不同待遇。

古村西(摄于雷州西湖)
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抗金名将虞允文之孙、知雷州军事虞应龙顺应民情于风光旖旎的雷州西湖之滨(原称罗湖,后为了纪念苏轼、苏辙昆仲改名西湖),修建了十贤祠。祠内祀北宋故相寇准,礼部尚书兼端明殿、翰林院侍讲学士苏轼,门下侍郎苏辙,秘书省正字秦观,枢密院直学士签书院事王岩叟,左正言任伯雨及南宋名相李纲、赵鼎,参知政事李光,枢密院编修胡铨等自宋朝乾兴至绍兴150年间,先后被贬至雷州或贬海南途次雷州的十位贤相名臣。其中苏辙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王岩叟去世之后被追贬为雷州别驾,他生前并未到过雷州。南宋抗元民族英雄、状元丞相文天祥与虞知州友善,他对十贤心仪已久,惺惺相惜,接到信札后便慨然如虞应龙之请,以如椽之笔作《雷州十贤堂记》以志其事。文天祥在记中十分推崇雷州人爱憎分明的品德,以精练的语言嘉许雷人“敬贤如师,嫉恶如仇”。这个评语十分中肯确切,恰如其分提炼了雷人高尚的情愫,雷州人是受之无愧的超级颜论。雷州人士通过立祠纪念十贤,明明白白地表达了他们的爱憎好恶,清清楚楚地昭示了他们敬仰忠贤的朴素感情。十贤有功于国家,造福于黎民,居庙堂之高心系黎元,关心社稷的安危,为官清正廉明,为人凛然正气,深孚民望。他们受到奸佞丁谓、章淳、王钦若、来之邵、秦桧之流的诬陷,昏庸的皇帝老儿不分青红皂白,横加迫害,千里迢迢流寓雷州。但是,雷州人民对此并不买帐,他们心中自有一杆秤,本着“敬贤如师,嫉恶如仇”的传统价值观,用“贤”否这个尺度来衡量贬官的好坏。经过比较、过筛,雷民认为寇准等十位贬官非但无罪,反而有功。正是他们心目中尊贵的“贤人”。因此,他们以中华传统的纪念方式来表达对十贤的爱慕之情,雷州士民如同建祠堂纪念祖宗一样建十贤祠缅怀寇公等先贤,世世代代以香花三牲顶礼膜拜他们。毋庸讳言,十贤无辜被贬,命运多舛,这是其人生际遇的不幸。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又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十贤莅雷,贻惠雷地,他们远谪南疆,虽居江湖之远依然关心民生,热情向当地民众传授生产技艺,传播中原文化,留下了不朽的诗文。据统计,十贤中寇准、苏轼、苏辙、秦观、李纲、赵鼎、李光、胡铨等八人在雷州短短的时间内就留下了81首诗,11篇文章和2通匾额。十贤有功于国家,在雷州做了不少好事,质朴、好客、勤劳、聪颖的雷州人也感动了十贤。史载,寇准在朝为官时,生活颇为奢侈,在宴请群僚时令歌女献歌舞侑酒,歌罢一曲,他便很大方地赏给歌女一匹价值不菲的绢绫。寇相如此破费,连他的妾侍也看不过眼,呈诗寇公讽喻“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尤自意嫌轻,不知织女萤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及至寇准落难居雷之时,他对民瘼才有深切的体会,一改豪奢习性,衣粗食粝,甘于淡泊,他与当地的民众打成一片,平等订交,教老百姓学习中原语言,引导他们开渠引特侣塘水灌溉东洋万顷田,他还倡建真武堂纪念“陨星坠落”之处,开导雷民勿为天降陨石而恐慌,寇公在雷的一年多时间里,雷州人受惠良多,寇准也深为当地人民的优良品质所感动,认识到当年在朝中为相时瞧不起南方人,不愿任用南方人为官,实属偏见。
当然,雷地建祠纪念先贤并非自宋代始,敬奉的也不仅仅是宋代的十贤。早在汉代,雷州人民就建祠祭祀挥师南下平叛、军次雷郡的二位伏波将军:路博德(西汉)、马援(东汉)。汉元鼎五年,伏波将军路博德受命南下平叛,“兵不血刃而定南粤”。经雷时,曾驻师遂溪武乐、海康将军圩(两地因此而得名),雷州有民谣“曾一行,李一行,八月十五放舡艚,舡艚上,人涌起,牵羊扛酒并担米;点手指,平平分,水牛仔,赶将军;将军上,将军下,三百娘子放炮仗……”。讴歌汉军的雄壮军威,反映了雷州人民箪食壶浆携老扶幼以迎王师,牵羊抬酒犒劳将士的感人场景,体现了雷州人民反对分裂,支持国家统一的民族大义。东汉建武十七年(41年)伏波将军马援衔命出师平定交趾征侧、征贰之乱,维护国家版图之完整和边疆安定。清朝兵部主事吴应铨为雷城伏波祠题写的门联:“东西辅汉勋名著,前后登坛岭海遥”。恰当地评价了二伏波将军的卓越功勋。西、东汉二位伏波将军深受雷民的尊崇,庙食千年,香火不绝,每年元宵春游,雷州的民众都簇拥着分别骑着赤兔马和白马的二位伏波将军在鞭炮声中巡游,仿佛要告诉人们,有我们在此,妄图分裂中国的丑类休想得逞。除了雷州城之外堕落钱色门,在遂溪、徐闻等地沿海地区至今仍保存有伏波庙(庵)。

古村西(摄于雷州西湖)
在雷州历史上影响最大,殁后建庙宇最多、享受尊荣的当首推雷祖陈文玉。陈文玉(570-638年),雷州附城榜山村人,唐贞观五年(631年)任东合州刺史,贞观八年春奏请东合州为雷州,是为雷州首任刺史。他筑郡城,精察吏治,化解族群纷争,平息叛乱,维护了国家统一,有功于国家和人民,赢得了雷州士民的爱戴,生为良吏,死为明神。他逝世后不久,雷州人民就建祠纪念他,尊其为雷祖。他不仅仅是陈姓人士之祖,实际上他是雷州人的共祖。清翰林编修陈昌齐为雷祖祠题撰的对联说得好:“生于雷,仕于雷,为明神亦于雷,知顾德歆馨圣战士罗宾,不忘桑梓;宗称祖,族称祖,合众姓并称祖,视别声彼色,总是子孙”。泥孩子清嘉庆举人周植亦为雷祖祠题联:“霹雳开南天一祖,声名为海北同尊”。这二副撰联道出了无论你姓赵姓钱姓孙姓李,只要是雷州人都尊陈文玉为祖,陈文玉之后的雷州三属民众,皆系其子孙,这充分说明了雷州人敬贤已打破了姓氏、宗族界限,这在宗法界限森严的封建社会殊属可贵。雷民崇敬雷祖,从他的出生到逝世的过程都进行了神化,赋予他超自然的力量。传说他是石卵孕育的神种,面世时,猎犬呈祥,九耳齐动,出卵时双手掌分别有“雷”和“州”字样,甚至不愿提及他逝世,说成是在雷州城墙完工之日,陈文玉在巡视城墙之后,双胁生翼,白日飞升……。在雷州地区除了白院雷祖祠之外,还有榜山村的雷祖古庙,英山村的雷祖诞降处以及龙头村的镇海雷祠等多处。
笔者虽非雷州人氏,但是对雷祖也十分崇敬吕平滢,曾于1994年春在国务院颁布雷祖祠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时喜赋燕春台祠一阕:
荟萃人文,天南重地,美名寰宇流传。显宦高官,恰似过眼云烟。有功家国先贤,最难忘,敬若神仙。同钦雷祖,勋劳卓著,日月经天。
重光古迹,文物维修,匹夫有责朴娜莱,合力承肩。全凭团结,斯祠此际周全。国榜荣登,万民欢歌舞翩翩。再加鞭,来日名城景,更胜从前张闾琳。
有宋一代,在雷州为官者如过江之鲫,多不胜数,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人们淡忘。但是,在雷州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好官,雷州人没齿难忘,不吝笔墨,大力颂扬。他们的代表人物是何庾、戴之邵、薛直夫三位知州。何庾,舂陵人,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任雷州知军事。上任后有感于东西洋田潮患频仍,“耕而不获,……人畜是危”。遂组织民众兴建雷州首宗大型引灌工程。其中修特侣塘蓄水60万立方米,灌田1.7万亩;修西湖塘,蓄水50万立方米,灌田0.5万亩;开一渠自西湖东闸至通济桥转与特侣塘合灌东洋田。“三渠”既成,民众至为感念,称为“何公渠”,并为其建扬功阁极品草根太子,立生祠纪念。戴之邵,福建福安人。宋乾道五年(1169年)任雷州知军事魏韵萧,他在任上鉴于雷州南北堤坝损毁严重,东西洋潮患未除,便组织民众于堤外增筑新堤并增高,加大海堤,新设涵洞,增垦农田数百顷。后又改修沟渠二条,一是在特侣塘开新渠,引水南流与西湖水灌东西洋田,张瑶萱二是开二十四渠灌溉东洋上游之田。工程告竣,民众称之为“戴公渠”并立生祠于扬功阁。迄今,祭祀何、戴二公的扬功阁仍在雷州市白沙镇医灵堂内,享受四时香火供奉。薛直夫,永嘉人,宋嘉熙元年(1237年)知雷州军事,在任上察民情,修水利,政声昭著。时雷州风灾、潮患踵至,民众深受其苦,瘟疫肆虐,且俗信巫医“有疾勿药……瞽史巫纷若”。导致瘟疫难除,百姓苦不堪言。薛直夫乃创“惠民药局”,教以医疗,诊病救人,民众称为再生父母。他还创建贡士庄,倡议郡民捐助置田百余亩,以田租所得资助举子金沛辰,一时雷阳文风蔚起。他离任后,民众感其恩德,于城内守廉坊建“薛公祠”纪念。雷州人除了为上述三位宋代惠泽雷州的军政长官建祠立庙之外李妍智,还建庙褒扬抗击海盗、英勇牺牲的武将。位于雷州附城镇麻演村的忠勇庙始建于明隆庆二年(1568年),纪念隆庆元年督兵与海匪曾一本夜战、矢尽捐躯的雷州府守备李茂才(东莞人)。在雷州半岛,纪念宋代抗击金兵为国尽忠爱国将领康保裔的“康皇庙”也有好几座。雷州不少先民是从福建省莆田地区迁徙来的,他们到雷州的同时也将在原籍广受民众爱戴的海上守护神妈祖请来卜居地,形成了新的妈祖崇拜圈。自宋代开始在雷州城乡建起了为数众多的纪念妈祖林默娘的庙宇——天后、天妃庙(宫),可以说祭祀妈祖的庙宇是雷州地区数量最多、分布最广、信众广泛、香火旺盛的坛庙索文化。雷州城夏江天后宫大门楹联:“闽海恩波流粤土,雷阳德泽接莆田”。昭示我们,妈祖的慈恩流布到广东地区,雷州享受的德泽与莆田是一样的,表达了雷人不忘根本梦幻西餐厅,感念妈祖的庇荫之恩。
一生清廉卓绝,被誉为明清岭南三大清官之一的雷州附城镇东湖村(现南田村)人陈瑸,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进士,历任福建古田、台湾知县、福建巡抚兼摄闽浙总督。他逝世后,朝廷追授礼部尚书,赐谥“清端”,乾隆八年(1743年)雷州乡亲为之建陈清端公祠,世代拜祭。近年雷州市政协等单位倡议修复陈瑸故居,并投建“清端园”一、二期工程竣工后,湛江市纪委等单位将其作为廉政教育基地。雷州还在三元塔公园建立“二公祠”纪念陈瑸和曾任清翰林院编修、浙江温处兵备道,著作等身,被誉为“广东治汉学、朴学第一人”的陈昌齐(1743-1820年),并立二公的塑像供人们瞻仰。至今保存于雷州市博物馆的雷州乡贤碑镌刻了自唐至明代雷州乡贤41人的名字,他们中有雷祖陈文玉,“敬贤如师”的太庙斋郎吴国鉴,率领民众修筑雷州东洋海堤的黄唯一,“廉能有断”、“狱无冤情”的松江知府冯彬等。他们被有司和雷州人民荐入乡贤祠,受到配享孔子的殊荣。

古村西(摄于雷州西湖)
或许有人认为雷州人建祠筑庙纪念的是达官显宦,是高官情结,追求名人效应使然。此说大谬不然。我们知道,十贤中的任伯雨仅仅官至正言,区区从七品谏官而已。更有明天启五年担任雷州英利驿驿丞的黎珍(字珍甫伊甸园信箱,号锦湾,南海人)皆因他在任上“多惠政”,这名未入流的小吏,至多相当于现代的副科级邮政所长或招待所长,也被当地民众塑像立生祠纪念,至今塑像仍存于英利镇万岩庵。
雷州人建庙所奉祀的对象,不分男女,一视同仁,只要他有功于国家就有资格享受祭祀。南北朝时高凉郡的俚族女首领冼夫人(512-602年)一生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在雷祖陈文玉的故乡同样受到人们的敬仰,在雷州市英利墟也有其庙宇。雷州除了立庙纪念有德行的“贤官宦”之外,不食朝廷俸禄、地地道道的草根人物倘若有功于国家,雷州士民也为他们建庙,受到“贤”者应有的礼遇。如五代时雷州有一李姓女子,“居雷郡宁国坊,勇敢强力,众咸信服。时南汉将亡,雷郡无主,盗寇蜂起,公推女为帅,相与筑城御寇。诸寇剿掠皆为所败,及殁众号为‘宁国夫人’立庙为祀”。该庙现名为“雷州西湖古庙”ca1316,进香民众络绎不绝。又如白沙镇黎郭村的山里宫,始建于明成化九年(1474年)内祀民女冯婷。据明海康知县莫卿撰写的《序言》,明代宗十年(1456年)徒闵村(现黎郭村)信女冯婷天性仁慈,天资聪颖,识医理,采草药,建百草药亭,为民解除疾苦,仙逝后敕封天曹圣娘(又称半云天曹英烈夫人),万民四时礼拜。
在宋朝,贬至(经)雷州的丞相共有七人之多,除了寇准、李纲、赵鼎、李光四位之外,还有丁谓、章淳、陈自强等三名位极人臣的宰相。明光禄寺正卿、方志学家、番禺郭棐撰修的《粤大记》生动地记述了丁、章的丑行。丁谓,北宋真宗的宰相,未发迹时曾拜在寇准门下。此人进士出身有一定才干,但他人格卑污,有一次在中书省举行的酒宴上,寇准的长须被汤羹溅污骆力炜,时任参知政事(副丞相)的丁谓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立即趋前为寇相擦拭,露出一副拍马溜须的奴才相。寇准很不高兴地批评丁谓,你丁参政身为国家大臣,难道是为长官擦胡子的吗?丁谓羞愧难当,由是怀恨在心。此后多次寻机诬陷寇准,以至寇准被一贬再贬,最后被贬至雷州度过一年多愁苦的日子,在桂华坊含恨辞世。丁谓害人害己,上苍报应不爽,不久,他因为争权夺利阴谋败露,被贬崖州,与寇准一样同为司户参军。丁谓凄凄惶惶地从繁荣的东京南蹿,路过雷州时居然厚着脸皮叩门求见寇准,被拒绝了。寇公的下人听说仇人自动送上门来,个个摩拳擦掌,争着要出门揍这个家伙。寇准传言紧闭大门,不许家人外出,让家人在院内饮酒玩耍并大度地命人把蒸羊送给丁谓。丁谓讨了没趣,无地自容,连夜灰溜溜地离开了雷州。当时,老百姓对这个很有戏剧性的事情编了歌谣唱道:“雷州户、崖州户,人生会有相逢处。客中颇恨乏蒸羊,聊赠一篇长短句”。章淳,北宋哲、徽宗宰相,为人奸诈,阴险毒辣。任丞相时陷害忠良,屡兴冤狱,臭名昭著。苏辙受他所诬,连连遭贬,于绍圣四年(1097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苏辙携子抵雷时苏武牧羊简谱,因章淳曾下令不许流放的官员居住官舍,其时雷州城无屋可僦。曾任太庙斋郎的邑人吴国鉴目睹苏辙父子无处可居的窘境,不畏章淳的权势,在城内建造了一间房屋给苏辙栖身。章淳接到密报,以为抓到了苏侍郎强占民宅的把柄,便严令雷州官府查究。幸好吴国鉴取出苏辙立下的租屋字据给有司验看,此事才作罢。说来也巧,建中靖国元年(1107年),害人无数的奸相章淳也被朝廷贬黜至雷州为司户参军。当年他曾颁令贬官不得寄宿官廨,如今厄运降临自己的头上,他只能吞下自己酿就的苦酒,父子无处棲宿,只好四处低声下气地向老百姓借屋。某天戴戎光,他找到一家户主,恰恰就是吴国鉴,吴国鉴抢白他道:“上次苏公来雷州租住我的房屋,你章宰相派人把我抓了起来,险些害得我家破人亡,如今,就算我有屋也不敢借给你了。”章淳碰了一鼻子灰,狼狈万分,正是:不是冤家不聚头。雷州民众以民谣讥讽为非作歹,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章淳父子:“大淳小淳,入地无门”。一时间,雷州城里到处传唱,真是大快人心。陈自强,南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任宰相,宁宗开禧三年罢相,降为复州团练副使,不久送雷州安置,籍没家财。上述三人都做过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也曾到过雷州,但是,他们为什么不能在十贤祠占有一席之地呢?唯一的答案就是因为他们不贤,是祸国殃民的佞臣。正邪不两立,熏莸不同器,嫉恶如仇的雷州人就理所当然要把他们打入另册。
十九世纪末,法国侵占广州湾,到处奸淫掳掠,无恶不作,中国人民恨之入骨,除了与法国鬼子真刀真枪对着干之外,为了发泄仇恨,雷州民众在建庙宇时用木头雕刻鹰鼻蓝睛的法国鬼子单膝下跪,左、右手分别托住屋梁,呲牙咧嘴,丑态百出,这种木雕造型,称之为番鬼托梁,至今在雷州、遂溪地区还有数处。
雷州人“敬贤如师”,不但在生于斯长于斯的雷州表现得淋漓尽致,即使在异国他乡也得到很好的诠释。马来西亚马六甲市有个祖籍徐闻、海康(今雷州市)和湛江麻章、东海岛华人聚居的丁赖村,有3000多人口。笔者于2004年随团造访该村,祖籍徐闻、侨居马国已三代的蒋姓村长带我到村边的一座庙宇参观。庙中供奉的是中国境内十分普遍的汉寿亭侯关夫子,然而门额上写的不是“关帝庙”或是“武庙”,却是“老师”庙。刚开始威尔逊旋回,我有些不解,转而一想,我终于明白过来:马来西亚是伊斯兰教国家,不允许搞偶像崇拜,我们可敬的马来西亚雷州乡亲将“武庙”命名为“老师”庙,真是聪明之至,巧妙之极。试问老师谁个不敬,为老师立庙有何不妥?这样处理,既避开了供奉神像之嫌郭金杰,又表达了雷州人纵然在万里云天的海外也不改“敬贤如师”的初衷。

古村西(摄于雷州西湖)
贤哲留下的贤踪圣迹是一笔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雷州人爱护备致,精心保存和给予命名以资纪念,如路伏波、马伏波屯军的地方分别命名为将军驿、马留,马伏波战马刨地得甘泉之处名为马跑泉,寇准汲用之水井名为莱泉井(寇准曾被封为莱国公),为了纪念苏东坡,雷州罗湖改名为西湖并建苏公亭,将苏辙贬雷州时居住的地方名为苏楼巷。苏东坡足迹到处后人多以其姓氏名命名,如麻章有东坡岭,遂溪有苏二村等等。寇准病逝后运送灵柩归葬陕西,路经库竹渡(寇竹渡)时,发生了抬(护)棺竹竿雨后萌发嫩叶,最终长成茂密竹林的凄美故事。
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视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雷州等处数以百计的文物胜迹分别被颁布为国家、省、湛江市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有效的保护,修复,留之子孙。我们在利用文物价值的时候,除了注重其经济、艺术、科学、历史、旅游价值外,尤应注意发挥其教育功能,让“敬贤如师、嫉恶如仇”的雷州人的高贵品质世代相传。
2012年7月18日
[作者系雷州市政协原副主席]
半|岛|雷|声
NEWS



挖掘与传承雷州半岛特色传统文化
打造雷州半岛优秀文艺精品展示平台
传播社会主流价值
共创雷州半岛文化繁荣
心灵回归 静听文语
欢迎关注阅读
特别声明
本平台原创作品,转载请获授权并注明出处。

华播资讯“微播+”集成平台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