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凯师

陈凯师贫富、贵贱、穷通等都是因为有分别心在-延津县幸福人生

陈凯师贫富、贵贱、穷通等都是因为有分别心在-延津县幸福人生

陈凯师
原文
孟子论立命之学,而曰:夭寿不贰。夫夭寿,至贰者也。当其不动念时,孰为夭,孰为寿?细分之:丰歉不贰,然后可立贫富之命;穷通不贰, 然后可立贵贱之命;夭寿不贰,然后可立生死之命。人生世间,惟死生为重,夭寿,则一切顺逆皆该之矣。译文
孟子讲立命的学问时说:“短命和长寿没有分别。”其实短命和长寿是有很大区别的。但当一个妄念都没有时,什么是短命?什么是长寿? 仔细分析的话,丰收和歉收没有区别,然后就不会被贫穷与富有这个境界所转;困窘与通达没有区别,然后就不会被尊贵与贫贱这个境界所转;短命与长寿没有区别,然后就不会被生与死这个境界所转。一个人生在世间,只有生与死是最重要的,这里说的夭折与长寿,就把一切顺境和逆境都包括了。解读
首先,这一段仍然在讲立命之学。云谷禅师想让了凡先生彻底明白,改变命运的根本点究竟在哪里。真正的改变命运必须出六道,但这个道理还是有点深,不能一下子让了凡先生接受,于是云谷禅师开始从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入手。人们关心长寿和短命吧?关心丰歉吧?关心贫富、穷通、贵贱吧?
先说儒家。孟子说“夭寿不贰”,长寿短命一样,没有区别。按儒家的思想推下去,贫富、贵贱、穷通、丰歉都是不贰。儒家讲究知性知天。性, 就是人的本性。人的本性在孟子看来是善的,只要把本性扩张开来,就会知道天命。所谓贫富、贵贱、穷通,是人的分别心起了之后,人为加上去的观念。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不改其乐,就是因为他没有了分别的想法,都挺好的。婴儿刚生下来,保有人的本性,他知道贫富、贵贱、穷通吗?不知道,这就是不贰。
道家呢?道家是从另一个角度,用辩证的方法。比如“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恑憰怪,道通为一”,认为小草茎与大屋柱、丑人与美人以及各种怪异乖戾的现象都是同一的。这种辩证思想《庄子》里有很多。比如死亡是好事坏事?平常人认为是坏事,但道家认为未必是坏事。长寿、短命哪个好?辩证地看,没有好坏。总之,道家是用辩证的方法告诉我们,没有绝对的事情。一切对立,根源还是人的分别心,还是人的心念在作怪。
佛家是从缘起性空的角度讲。万事万物,都是缘起的,本性是空的。我们这个群,有还是无?表面看是有,我们在这儿讨论,我在这儿打字,有人在看,这不是有吗?但细细分下去,各位老师都是缘,缘就是条件,这个群是一个个条件凑起来的,条件没了,这个群就没有了,本性是空的。万法皆空,长寿、短命有什么区别?不过都是缘起的假象而已。你分别妄想执着它就有,你看本性就是空。贫富贵贱也这样,都是缘起的,所以世间的一切有什么差别呢?所以也是不贰。
儒家的不贰是扩张人的善心,不再分别;道家用辩证的方法告诉我们, 一切的对立源自内心;佛家是说缘起性空,各种缘之所以起,就是因为人的一念心。人的心念是根本,消除世间现象的对立,达到不贰的根本就是不动念。
当我们立住贫富之命、贵贱之命之后,也就达到了不动念的境界,命也就立住了。所以后文说,“修身以俟之”。改变命运,修身修心就好了,不用刻意向外追逐。修到不动念的境界,命运就改变了。
摘自《了凡四训学记》(中央纪委监察部和央视网推荐的家风家道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