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凯师

陈凯师贾宇《学术传承与学人使命》-情系西北的刑法学家赴任浙江-悄悄法律人

陈凯师贾宇《学术传承与学人使命》/情系西北的刑法学家赴任浙江-悄悄法律人

陈凯师 【编者按】昨天,法律圈被这条消息刷屏了——著名刑法学家贾宇任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接下来,按照惯例,在省人代会上将被选举为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宇系著名刑法学家、马家军成员之一(马克昌弟子),在西北政法大学多年,人民网曾有个专访“情系西北的刑法学家”,今天特刊载两篇短文:一是人民网采信的《情系西北的刑法学家》
二是贾宇教授为《当代日本刑事法译丛》撰写的总序《学术传承与学人使命》
壹、贾宇:情系西北的刑法学家
作者:人民网记者杨成
来源:人民网2005年1月13日
贾宇,1963年生于青海贵德。1983年毕业于西北政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法学硕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2003年任西北政法学院副院长,兼任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学研究基地客座研究员。贾宇生在西部,长在西部,是西北地区的第一位法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从本科开始他一直学习和工作在西部,这些年来不断的有一些东部的高等院校希望贾宇到他们那里继续开展教学研究工作,但贾宇教授一一谢绝了这些邀请。贾宇说,我虽然知道外面有更大的舞台,但对我来说,西部的舞台也够大,能在这儿踏踏实实做点事情,我也过得挺充实。重理论、更注重实践的学术风格贾宇在我国刑法学界首次提出“希望故意、放任故意、容忍故意”的犯罪故意新构架,在犯罪故意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他早在十年前关于我国死刑问题的研究成果,目前正成为我国刑法学界越来越广泛的共识。对于法学研究的学术风格,贾宇一直认为在做理论研究的同时,更要多花一些时间关注现实、参与社会实践,法学研究最终要服务社会。因此,他所关注的理论更贴近实际、联系实际。又从实际上升到理论。他说,其实实践和理论的关系是互补的,实践是保持理论之树常青的根基。“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研究实际问题,积极服务于社会进步”,在这样的学术风格的指导下,贾宇经常不计个人得失的为一些省级、市级、区级的司法机关以及律师事务所提供咨询意见。并被聘为陕西省、西安市、咸阳市等多家法院、检察院的咨询专家委员会成员。像兰州警方击毙讨债人、延安夫妻家中看黄碟等事件,他以法学专家的视角提出的意见,都在媒体的广泛讨论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随着职位的变化和社会活动的增加,贾宇承认坐在家里读书的时间少了,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放弃作学问,他认为读书是不可缺少的学习途径,但作学问不能简单的理解成读书,“留心处处皆学问”,在实践当中需要法学家研究的学问更多、更直接。熟悉贾宇教授的圈内人都知道,讲理论根底,贾宇的有些思辨性研究成果在国内刑法学界是公认一流的;论实践能力,贾宇对司法实务的熟悉、解决疑难问题的思路,也是刑事司法界的专家们一致称许的。研究死刑问题 关注国际刑法贾宇从1995年就开始研究死刑问题,在《法学研究》等权威法学刊物发表过一系列的关于死刑问题研究的学术成果。在国内关于死刑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的情况下,他对死刑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深刻的思考,使他成为国内系统研究死刑问题的权威和专家之一。通过深入研究,他认为从历史的趋势和世界潮流的大方向来看,死刑的废除是一条必然之路。但是,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马上废除死刑是不符合国情的,目前要做的是限制和减少死刑。近年来,国内关注死刑的学者越来越多,贾宇教授开始就如何深化国内关于死刑问题的研究发表意见、进行尝试。近日在重庆举办的“死刑问题国际研讨会”上,他发表了“对1873名中国大学生死刑观的问卷调查报告”,并主持了大会关于“死刑的实证研究”专题的讨论。贾宇还对国际刑法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从1985年开始就陆续发表了一些关于国际刑法的学术研究成果,成为国内早期关注国际刑法的学者之一。他于最近出版的62万字的学术专著《国际刑法学》,反映了他在这一领域长期研究的学术造诣。组织特色的法学科研和教育贾宇教授从2003年担任西北政法学院副院长,对于如何组织大学的法学教育和科研工作,也有他独到的见解。从1999年高等教育开始扩招以后,法学教育发展的特别快,主要是法学教育的规模扩大,在招生人数、办学规模上有了快速发展。但是,对法学教育目前的质量,贾宇表达了他的担忧。新增的法律院系在办学质量上还有待提高,在师资、教学科研力量上需要改善;学科的重复建设也使教学资源出现了浪费;一些重点院校在培养高级法律人才方面,博士生、硕士生质量有下降的趋势;法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方法和培养模式都需要认真探索。贾宇介绍说,尽管我们西北政法学院地处西北,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但我们始终清楚,这儿是国家培养法律专门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我们培养的法学硕士、法学学士,在全国法学界、法律界都占有很大份额、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贾宇说,为了提高法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我们一直在努力,试图建立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的办学特色和培养模式:课堂教学→科研训练→法律实践。课堂教学重在传授专业知识,科研训练重在培养创新精神,法律实践重在养成动手能力。为实现这些目标,西北政法学院在教学环节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将模拟审判、法庭论辩赛等正式纳入教学计划,还引进了美国的法学教育方式——诊所式法律教育,借用医学的教育方式,认为法律是一种技术,学生参与由老师带领办理真正的案件,在实践中训练办案的技巧和技能。提供资助的美国福特基金会官员认为,中国大陆的诊所式法律教育,西北政法学院是做得最好的。贾宇作为年轻的刑法学家,曾多次获得过嘉奖和荣誉:1996年获司法部“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优秀教师”称号,2000年获陕西省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2002年获陕西省首届“教学名师”奖。他还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教育部、司法部、陕西省规划项目共10项。贾宇学术兼职有: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理事、国际刑法学协会会员、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犯罪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贾宇的主要著译作有:《国际刑法学》、《罪与刑的思辨》、《中国刑法》、《刑法学》、《刑法原理与实务》、《国际司法协助的理论与实务》、《遗传与犯罪》。
贾宇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
附:贰、贾宇:学术传承与学人使命
——贾宇、西原春夫主编《当代日本刑事法译丛》总序
法律是人类的微缩历史。法律既是人类文明的成果积淀,也是多元文化的综合汇聚;不同的国家虽然可能采用不同类型的法律制度,但是都大致共享着同样的法治伦理。因此,不同国家的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需要并且可以相互进行交流与借鉴,甚或移植。众所周知,中华法系起于秦汉,盛于唐宋,解于清末,曾经一度是世界领先的法制文明,覆盖了泛东亚儒家文化圈。日本在公元八世纪初开始学习和接受唐朝的律令,成为律令制国家,之后直至明清时期,日本的律令制度一直深受中华法系的影响。但是明治以后,日本开始维新政治,转向西学,取法欧陆,勗行法治,成为亚洲最早转型成功的近代国家。清末时期,修律大臣沈家本邀请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冈田朝太郎博士担任顾问,日本法学的思想理念开始回馈襄助中华。自此之后,中日两国的法律交流,出现了“师襄彼此,各有优长”的局面。在当代,中日两国刑事法的交流与合作,主要是由日本早稻田大学前任校长西原春夫先生与中方的马克昌先生、高铭暄先生联合确立推动的。西原先生是日本杰出的刑法学家、教育家以及社会活动家,曾经入选福田政府的顾问团,是立场鲜明的“和平主义者”,也是我们眼中的“知华派”。马克昌先生是新中国第一代刑法学家,是武大刑法学的领军人物,与高铭暄先生并称中国刑法学界的“南马北高”,马先生能够广纳天下英才而育之,门下弟子众多,被学人戏称为刑法学界的“马家军”。马先生虽未出国留学,但是精通日语,能够通畅交流。因此于1998年与西原先生在东京相逢之后,两人一见如故,彼此引为知己。两位先生志趣相合,心意相连,高山流水遇知音,肝胆相照两学人。因为马先生的关系,西原先生曾经十余次访问武汉,并亲自出席马先生八十华诞学术研讨会,尤其是在马先生生病住院期间,西原先生更是曾经两度越洋探访,这在两国学界都十分鲜见。两位先生的学术友情,实不让于管鲍之交、钟伯之谊,业已成为中日学术史上的传奇美谈。马克昌先生是我的授业恩师,不仅引领我踏入法学研究的学术殿堂,而且对我更有人生际遇上的知遇之恩。先生高风雅量,宽厚待人,爱才惜才,醉心学术,在古稀之年,仍然用手工书写的方式完成了80余万字的鸿篇巨制——《比较刑法原理——外国刑法学总论》一书,震动学界。先生看重学问,常怀克己之心、追贤之念,秉学人高格、务法律之实,对我等弟子亦各有期许。2011年6月22日,先生因病不治,驾鹤仙游。学门弟子,悲痛心情,无以言表。我曾以诗纪念先生:“先生累矣,溘然长眠;学门兴盛,师心所牵。吾侪弟子,克勤克勉;事业有继,慰师安然。师恩难忘,一世情缘;恩师音容,永驻心间。”为了告慰先师,身为弟子,理应承继先生志业,竭尽绵力于一二。中日刑事法的交流圈子,是先生亲自将我领入。早在2002年的中日刑事法学术研讨会上,马先生就将我郑重介绍给西原先生,并嘱我日后要多多参与、支持中日刑事法的学术交流活动。因此,在2007年我专门邀请西原先生赴西安讲学,并为西原先生举办了八十华诞学术研讨会。此后,常常在各种不同的学术会议的场合与西原先生遇见,相知益深,被先生引为忘年之交,不胜荣幸。2011年10月1-5日我受日本中央大学的邀请访学东京,期间专门择时拜访了西原先生,先生在东京日比谷公园著名的松本楼接待了我。松本楼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挚友梅屋庄吉的故居,是孙中山先生与宋庆龄女士的结发场所和旅居之地;在当代,则一向是日方对华友好人士接待中国来宾的重要场所,具有很强的文化意象。其时,恰遇中日关系出现了些许波折,又逢我的恩师马克昌先生新近离世,西原先生设宴松本楼,深具厚意与情怀。席间念及马先生,西原先生不禁肃穆满怀,把酒遥祭,深情追忆了与马先生相识相交的详细过程,言之谆谆,意之切切,令我深为感动。因此,我当场向西原先生提出合作主持出版一套《当代日本刑事法译丛》的意向,一来以此纪念马克昌先生,二来为中日刑事法学的继续深入交流做些实事。西原先生毫不犹豫,欣然应允,答应联署译丛主编并愿意承担一些组织工作。本套译丛的编委会委员,邀请了部分日方著名的刑法学家,特别是译著的作者;中方编委会成员主要是马克昌先生的部分学生,也邀请了中国刑法学界热心此项工作的部分专家学者。副主编则由黎宏教授与本乡三好先生担任:黎宏教授是马先生的高徒,早年留学日本,如今已成长为中国刑法学界的青年领军人物;本乡三好先生长期担任久负盛名的成文堂出版社的编辑部长,协助西原先生为中日刑事法学的交流发展做出过大量工作,对中国学界有巨大贡献。我的学生付玉明担任本套译丛的执行主编。玉明聪明好学,治学刻苦,曾受马克昌先生与西原先生的惠助,留学日本。他为这套丛书的联络、组织、翻译、出版付出了巨大努力。译丛编辑部主要由留日归来的青年刑法学者组成,他们精研刑法,兼通日文,是中国刑法学界的后起之秀,其中大多也是本套译丛的译者。法律的故事就是人类的故事,法治的历史实际上就是法律人奋斗的历史。坚硬的法律背后,更多的是温情的人间故事。让我们记住这段当下史,记住这些名字。是为序。
贾 宇西北政法大学教授、校长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2015年2月8日于古城长安
【贾宇简历】
1979.09——1983.07:西北政法学院法律系法律专业学习
1983.07——1986.07:西北政法学院法律系刑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6.07——1996.06:西北政法学院法学系刑法学教研室教师(其间:1992.09——1995.07武汉大学法学院刑法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法学博士学位)
1996.06——1998.03:西北政法学院法学系副主任
1998.03——2003.09:西北政法学院法学系、法学一系主任(其间:1999.09——1999.12陕西高校第七期处级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2003.09——2006.04:西北政法学院副院长
2006.04——2007.02:西北政法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2007.02——2017.05:西北政法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2017.05——2017.07: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正厅级)
2017.07——2018.01: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党组副书记(正厅级)
2018.01——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
悄悄法律人ID:qiaoqiaolawyer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悄悄却虔诚地架起理论与实践、刑法与刑诉法沟通的桥梁。刑事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第三条道路。一个有品位有格调的专业刑事法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