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凯师

二胡独奏江河水【视频】樊川、丁沟、小纪、邵伯美食之旅! 【大郭村生活圈】舌尖上的周边-大郭村生活圈

【视频】樊川、丁沟、小纪、邵伯美食之旅! 【大郭村生活圈】舌尖上的周边-大郭村生活圈



***
文 | 江北川
樊川小肚1
秋雨头场,暑气稍减雷耀扬。双休日偕三弟回老家看望父母。午间小酌,拌以久违的“小肚”,其味醇香正释延孜,似得真传。
小肚有别于南京的香肚,不单是小的缘故,香肚属腌腊制品,而故乡樊川的小肚是用鲜肉卤制而成,俗称“蒲包肉”。
菜谱中虽无此味,然已故作家汪曾祺老在其小说《异秉》中却有记述。
记得儿时的小肚是肥多瘦少,大约三成瘦肉、七成板膘。而现时的小肚肥瘦比不同了,是倒三七。
三成板膘、七成精肉切成比花生米稍大的丁二胡独奏江河水,
重葱、姜、酒和适量的糖、盐、淀粉,佐以名贵香料拌匀,
用皮子(豆腐皮)包好,放入五寸来长、寸半粗细的蒲包,
封口用细麻绳线扎紧,再均距扎上三道,呈“糖葫芦”状,越紧越好。
上述手脚了结,将其放入陈年老卤汤煨。煨时须把握火候,方能入味。煨熟后,码入尺盘上摊待卖
卖时,随买随拆,拆线改捆倒出来的小肚活似带有蒲包印迹的小葫芦,油光蹭亮、香气扑鼻危险节奏。
切片后,精肉红润、板膘透明。
闲谈中,父亲告诉我们:个把月前爱的人间简谱,一个生产火腿肠的台资公司专门派技术总监来樊考察。得出这样的结论:樊川的小肚若用真空保鲜包装,完全可以打入超市,不用多长时间,火腿肠市场必将让出相当的市场份额。
此公慧眼独具!嗳,我们今天吃的小肚是哪个的手艺?
三弟说:是“一枝春”陆师傅的。
难怪,一枝春是故乡硕果仅存的百年老店啊!
味在物中,味亦在物外。
丁沟馄饨2
馄饨,全国各地都有,叫法却不同:抄手、云吞、扁食、水饺、饺儿、元宝等,其实都是包有馅心、经水煮的面食。
故乡的馄饨馅是纯肉的,最有名的数“丁沟馄饨”,食后难忘。手杆的馄饨皮飞薄如纸,用火柴能点燃,如此之薄的馄饨皮下锅却久煮不烂。馅选新鲜精肉细切细剁而成,青花瓷大戗盘中彤红的肉馅呈胶冻状。
老板娘包馄饨的手艺简直令人目不暇及,左手拈皮,右手一根酷似琵琶状的小竹片括来肉馅,右手一拢即放,状如麻雀头的馄饨已包好了。
她一边招呼客人,手却不停,极其娴熟、麻利地括着、包着,一分钟能包五十只左右,看她包馄饨简直是一种享受,这动作已是一种艺术,是美。
朋友告诉我:她是“丁沟馄饨”的第六代传人。
丁沟馄饨的另一独特之处就是汤,汤用“虎头鲨”煨成奶状,浓而不腻,其味极鲜。

馄饨如一颗颗红玛瑙浮在乳白色的鱼汤中,加蒜花碧绿,令你久久不忍食之。
一位从台湾回丁沟的老人接受采访时曾这样说:“五十载离别,除想念亲人外渴慕的意思,最令我难忘的就是故乡的馄饨。”
小纪熬面3
小纪熬面类似于南京下关商场边面店的烩饼,店名已记不清,但烩饼的味道还是很不错的。
八十年代初,出差住南京时常去吃万梓良近况,既下了酒、也当了饱,经济实惠张峰物流网。
小纪熬面的主料是水面两斤。
辅料是猪腰、猪肝、河虾各八两;
鳝鱼丝壹斤;
二斤左右的草鸡壹只;
蟹肉、竹笋、青菜或菠菜、茭白片适量。
用猪肉骨头汤煨鸡,煨熟后撕成鸡丝。
猪腰切花,猪肝切片,虾挤成仁,分别过油。
将鳝鱼丝炸至酥脆、小青菜焯熟待用。
复将鸡丝、猪腰、猪肝、蟹肉、笋片、茭白下鸡汤加适量的盐煮十五分钟。
再下已煮熟的凉面、虾仁,用武火催开,装成十份,
撒点胡椒粉,上盖脆鳝丝、青菜即成。
此熬面色泽鲜艳,味道鲜美。

我特别喜爱吃面,什么拉面、刀削面、担担面、手杆面我都吃过望奎吧。
北到兰州、南至桂林、西达成都、东临上海,我都去过,“花桥米粉”、“过桥米线”,即使中都名菜“鲤鱼焙面”我也尝过。凭心而论靳羽西年龄,藏在水乡一隅的“小纪熬面”的确堪称面中精品。
邵伯焖鱼4
许多地方的名吃、名菜的主料都不一定是名贵的,如名声显赫的西安“老孙家羊肉泡馍”;桂林“花桥荣记米粉”。馍、米粉不都一样吗?关键是精良的制作工艺经百年时光、数代人的口胃检验才得以名扬天下。
江都的“邵伯焖鱼”亦是如此。焖鱼源起风光秀丽的邵伯湖,历史悠久,深为“美食家”和八方游客称道。
焖鱼的主料是从不能上席的“虎头鲨”,这种鱼的样子还有点凶恶:大头,通体呈紫褐色,并有不规则的黑斑,鳍如蝶翼。

别看此鱼其貌不扬,但肉质细嫩,其味极鲜。
去骨架,切成片,上蛋清糊,过两次油,炸至酥脆,一盘中盛炸好的鱼肉;
另一只锅做卤,葱姜丝略炸,清水适量,下白糖、老抽、盐、鸡精,
开后湿淀粉勾芡成卤,下少许醋和麻油,起锅倒入另一碗中。此时,鱼肉、卤汁同时上桌,立即将滚烫的卤汁浇在盘中的鱼肉上,哧溜声响,香气四溢,鲜香可口。
邵伯焖鱼这一传统名菜在“文革”期间曾一度销声匿迹。改革开放后金堆城贴吧,随着邵伯湖旅游业的发展,不但挖掘、恢复了传统名菜邵伯焖鱼,还成功地举办了首届“邵伯龙虾节”。


*作者简介:徐润群石狮人才网,笔名江北川,1953年12月20日生于江苏江都樊川镇。16岁拜周公士阳为师学方、圆木手艺。17岁(1969年)插队至东汇公社双丰大队叶丰,21-23岁挟方、圆木手艺浪迹于皖南、浙北城乡。27岁招工进江都化肥厂、磷肥厂、第二水泥厂工作。曾长期从事质量技术监督工作,2009年退休。
江苏省诗协、江都区诗协会员,江都区诗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官场斗。扬州市作协会员。付嵩洋会刊《龙川吟草》的责任编辑。诗词、散文、小品、小说散见于报刊杂志。编导的小品《斗酒》获江苏省质监系统(2001年)文艺汇演二等奖。出过《瓠子集》、合集出过《七弦二集》、《七弦三集》,2010年江都作家丛书小说《故里人物》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