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凯师

苏中建设【随笔驿站】--何郑:蒹葭杂谈-西北文学

【随笔驿站】||何郑:蒹葭杂谈-西北文学
《西北文学》纯文学原创平台
蒹葭杂谈

初见蒹葭,丙申年巧月于晚霞湖上,抚摸细长宽厚的叶端穆小龙,思绪万千,再现课堂上尊师神情并茂之容颜,顺着脉络下视根端,水面静宜mx985,一簇生出数片,二三指宽,长数尺,脉路平行,直聚手端,或直立如剑,或柔弱若眉,远望枝叶交错,纵横连片,茫茫青纱帐矣!
蒹葭,本指芦苇,蒹,没有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尔雅.释草》释义为:“蒹,薕;葭,蘆。”“蒹”通“薕”,“蘆”通“芦”六零小娇妻。《传》:“蒹,薕也。”清郝懿行著的《尔雅义疏》说恐怖解剖室,薕:“似雈而细长,高数尺。”薕蘆,古人常联在一起泛称芦苇。但与荻竹相似皆不同,我的感觉是:荻竹叶片鳞状窄而短,蒹葭叶片片状宽而长;荻竹叶柄生茎上,蒹葭叶柄长根部;荻竹有茎有节,蒹葭无茎有叶。这是我看到的,不知其它时日如何,不见不知了。荻竹,陇南到处可见到,崖城人叫它芦子草。

芦苇,亦称“芦”、“苇”。禾木科。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匍匐。叶片宽披针形,两列。夏秋开花,花紫色,下有丝状毛,圆锥花序,多生于池沼、河岸或湿润之地。秆可做造纸,人造棉、人造丝等的原料,编席、帘是上品。
花序可做冬衣、扫帚。芦衣的典故出自《太平御览》,“闵子骞幼时,为后母所苦,冬月以芦花衣之代絮。其父后知之,欲出后母。子骞跪曰:'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父遂止。”故事催人泪落,肝胆欲裂。
芦根可入药,中药称“芦根”。性寒,味甘,功能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主治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肺痈、热淋小便不利等。花、叶、茎皆可入药。
芦笋的嫩芽,似笋而小,春季自地下茎上抽生嫩茎,可以食用。经过培土覆盖的,白嫩如银,看上去十分抢眼;未经培土覆盖的,碧绿似玉,看上去十分舒目。

《诗经.召南.驺虞》有“彼茁者葭”之句,在古代用初生的芦苇做一种管乐器,谢灵运《九门二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中有“鸣葭戾朱宫。”苗、瑶、壮、彝等少数民族制成的芦笙,音色明亮浑厚,常用来伴奏芦笙舞,一队成数队舞者快速舞蹈围成圆圈,吹芦笙者中间边舞也吹,十分活跃。
杜甫《小至》中有句“吹葭六琯动飞灰”,这就得提及“灰琯”,也叫“灰管”,“葭灰”。《晋书.律历志上》有“又叶时日于晷度,效地气于灰管。”唐大宗《于太原召待臣赐宴守岁》诗也写有“四时运灰琯,一夕变冬春”的句子,《后汉书.律历志上》记述林玮婕,把芦苇茎中的薄膜制成灰紫薯粥的做法,放在十二乐律的玉管中,置玉管于木案上,每当某一节气至,则相应的中律的乐管内灰即自行飞出,是古代人验测节气的器具。
古代有专门种植芦苇的农田,叫芦田。大都在沙洲之上,有稀芦、密芦、上地、中地、下地、草地、泥滩、水影滩等区别,大部分布在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江岸地带,明清统治者对芦田征收芦课,宗一童课税因种植田地不同而不同,正项、耗羡等税课,上世纪三十年代初逐渐取消。

古人常用芦苇寄情传谊。
芦苇中的薄膜,叫葭莩,古人常比喻疏远关系,《汉书.中山靖王传》:“非有葭莩之亲”的说法,渥庭筠也入诗,有“何所托葭莩?”(温庭筠《病中书怀呈友人》),是关系较远亲戚的代称。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封三娘》:“娘子朱门秀户,妾素无葭莩亲,虑致讥嫌。”代亲戚。
《世说新说.容止》记述,魏明帝与皇后的弟弟毛曾和夏侯玄一起谈话时,称赞二人说是“蒹葭倚玉树”,魏明帝说毛曾是“蒹葭”,夏候玄是“玉树”,赞以两人的品貌的差异。蒹葭是很不错的称谓,毛曾相貌再差劲,魏明帝也会用好词汇夸奖小舅子的,传递亲密、赞誉之意的。古时蒹葭常喻指隐士,近人,恋人等。成语“蒹葭倚玉”由此而出。
蒹和葭都是价值低贱的水草,因喻微贱。亦常用作谦词。《韩诗外传》卷二:“吾出蒹葭之中,入夫子之门。”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怨怒》:“攀由鸿鵠,倚是蒹葭。”清李渔《意中缘·悟诈》:“我虽是蒹葭,现开著玉树花,难道他乌纱就没个穷葛瓜。”上述“蒹葭倚玉树”也是这个意思。由此可知《蒹葭》中主人公也是一个出身贫贱的女子,纯洁,质朴,她到水边祈福心上人来了。

鲁迅先生在《热风.随感录四十》有:“只有几封信,说道,'久违芝宇,时切葭思'”,“葭思”也就是“蒹葭之思”的省略,常用来表达对人的怀念之情。《诗.秦风.蒹葭》是写蒹葭之名作,以蒹葭林为背景,描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盼,思,寻,求“伊人”,终不可见,皆以蒹葭为场景的纸藤花,不光是场景而是以蒹葭喻人,寓主人公的身份、出生地、社会地位,是大有讲究的,而许多《蒹葭》论述常常被忽略了,乃是个大失误。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孙天瑞,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真丝太极服。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早晨的薄雾笼罩着蒹葭林,晶莹的露珠在芦苇上已凝成冰霜。一位羞涩的少女沿水缓缓而行。她一会出现在水边,一会又出现在水之洲,企盼而又无奈。蒹葭到蒹葭林的广阔空间,构成了一幅朦胧淡雅的水彩画。
蒹葭林,深秋空寂悲凉,芦苇丛生,天光水色,映照娇女;触物起情,物动情也。她到水边干什么来着?我想,女子思念心上人是对的,但跑到水边去思念心上人就有些附会了,窃以为,她到河边是来以一种祟拜的仪式表达心愿的,祈祷心上人平安,祈福心上人,企盼心中的郎君早回来!
......巧娘娘宝路薄荷糖,下凡来......
(郎你)腾云驾雾空虚里来......
......巧娘娘,下凡来......
(郎你)天桥那边走着来......

蒹葭苍苍,汉水洄长;簇簇似剑,摇曳湖泊;曲眉丰颊,巧歌竞答;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宅心。有学者考证,水,是西汉水,那么余儒海微博,人,是西汉水畔的农家女子,以庄重的仪式来为心上人祈福的。《蒹葭》传递的是女儿乞巧的密码。


何郑
雏燕,甘肃省礼县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甘肃省作协会员,政协礼县第九届委员、常委,陇南市中小学骨干教师,著作有《感悟崖城》、《秀坝娘》。有作品散见于《飞天》《星星》《百花园》《人民文学》《甘肃日报》《甘肃经济日报》《北方文学》《关雎爱情诗刊》《百花园》《文学月刊》《北方作家》《台湾好报》《天火诗刊》《小小说选刊》等苏中建设。
《西北文学》
编辑:杨波 孙婷 谢佩君 初夏 张婉儿
投稿邮箱:1428637037@qq.com
把时间交给阅读长按二维码添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