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凯师

爱拍逆战【青推荐】5月份的尾巴,还有两个讲座等你哟~-园文青年

【青推荐】5月份的尾巴,还有两个讲座等你哟~-园文青年

1
讲座主题
落马桥元明窑址考古新发现
落马桥窑址简介:
落马桥元明窑址2012-2014年的发掘,发现了许多重要器物,如大量宋末元初的青白瓷、元代青花瓷和卵白釉瓷(枢府瓷)、明早中期的器物玉帝灵签,器型种类丰富、装饰手法多样,工艺水平较高,根据元代地层出土青花瓷的质量来看,该窑址可能是元代浮梁磁局定点烧造的重要窑场。
讲座信息

2018年5月31日14:00
杭州博物馆学术报告厅
报名方式
接受电话报名:
13735476970
18768118579
专家信息
江建新,现任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兼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古陶瓷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复旦大学文博学院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古陶瓷学会理事,景德镇唐英研究会会长。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曾对景德镇古代窑业遗存进行过较全面的考古调查,参与和主持十多次明清御窑遗址考古清理发掘孙尚见。近年参与主持景德镇丽阳乡元明窑址、观音阁明代窑址发掘。2003-2004年参与主持的明清御窑厂发掘,获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近年主持浮梁兰田唐代窑址发掘,落马桥元明代窑址发掘,获2013年度全国重要考古发现。
学术成果丰硕,撰有《中国早期釉上彩之研究》等研究论文50余篇;专著《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中国釉上彩瓷史略》,合著《中国历代景德镇瓷器——明代卷》;主编《御窑史话》、《御窑遗彩--景德镇出土宣德官窑瓷器展》等数十种学术图录。
继《月隐天城——杭州市朝晖路窖藏出土元代瓷器展》之后,
本次展览再来温习网红文物三连击
↓↓↓↓↓↓↓↓
元青花瓷塑海鳌山子笔架
元釉里红高足杯
元蓝釉描金月映梅纹瓷爵杯
这次展览不仅展出了三十年前朝晖路窖藏出土的所有元代瓷器,还在江西省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将景德镇落马桥窑址出土的部分元代瓷器与窖藏瓷器对比展出,堪称一场元代瓷器的盛宴~~~

席位有限,手慢无
希望上次讲座站着听完的朋友们
这次能有个靠近前排的好座位哦
2
讲座tips
讲座主题:南宋五山禅僧与东瀛
主讲人:张家成(浙江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佛教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讲座时间:2018年5月30日(周三)上午9点30分
讲座地点:杭州唐云艺术馆(南山路45号)
讲座报名指南:1、在杭州名人纪念馆公众号回复:名人讲堂+姓名+联系方式,等待微信小编为您分配讲座预约号,凭预约号提前到场。2、拨打电话0571-87964597报名,电话报名时间为工作日的上午8:30-11:30;下午1:30-4:30,希望大家尽量采取微信报名方式。
隋炀帝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一群特殊的客人到达了隋朝,为首的一人名叫小野妹子(他是一个如假包换的男性),根据《隋书》的记载,小野妹子带来的国书中出现了一句著名的话:“日出处天子至书日没处天子无恙。”这一句话引起了隋炀帝的极度不满,他甚至吩咐负责接待的鸿胪卿说:“蛮夷书有无礼者,勿复以闻。”
遣隋使所走的是一条传统的路线,也就是所谓的“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这条道大致可以分为两种走法:从日本的难波津(今天大阪附近),经过濑户内海一侧的山阳道,前往九州北部的筑紫,在这里过海,经过壹岐岛和对马海峡,到达朝鲜半岛南部的百济。在这里分途,或者从半岛南部直渡黄海,在山东半岛的登州登陆饶同珍,或者沿着朝鲜半岛的西海岸一路北上,顺着渤海湾的海岸线绕个大圈子,在辽东半岛的东海岸横渡渤海,在山东半岛的登州等地登陆茹仙古丽。所以,登州就成为当时唐日交流的一个重要港口。
而隋唐政府派员出使日本,也会走这一条道路的“逆转版”西胡瓜。《隋书·东夷传》记载说,隋朝派裴世清出使日本,使节抵达百济,然后再南渡经济州岛海域,到对马、壹岐和筑紫,再沿着山阳道前往倭国的政治核心区域。
法隆寺梦殿
龙朔三年(663),在朝鲜半岛发生了一场彻底改变东亚政治局势的关键之战,中国史籍《旧唐书》中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仁轨遇扶余丰之众于白江之口爱灵之贽,四战皆捷。焚其舟四百艘,贼众大溃,扶余丰脱身而走。伪王子扶余忠胜、忠志等率士女及倭众并降。百济诸城皆复归顺。”这一时期,新罗发起了统一半岛的战争,为了扶植日本支持的百济势力复国,日本军队登上了朝鲜半岛。刘仁轨率领的唐新联军水军和刘仁愿、孙仁师率领的陆军于龙朔三年(663)六月从熊津城出发,直扑日本百济联军的巢穴周留城。唐新联军的陆军首先袭击了在豆良伊城下的日军,迫使日本和百济联军仓皇上船集中到白村江口。刘仁轨率领的唐新联军水军就在十天后于白村江口遭遇日本百济联军的水军。双方在装备上的差距就决定了战斗的结局——唐朝水军的船只远大于日本船,以大型的战舰包围阻截小型的倭船,用火攻和跳舷战术发起进攻,对日本水军进行了四次追击中的围歼,因此打出了“海水皆赤”的惨烈场面。在新罗统一朝鲜半岛,日新关系恶化的大背景下,日本传统的通向大陆的通道被阻断。那么,日本该如何寻求新的道路呢?
日本文武大宝元年(701)正月出发的粟田真人为大使的遣唐使,是时隔多年以后的又一次中日交流(上一次遣唐使是在669年派遣的),粟田真人也担负着在白村江之战多年以后修复中日关系的任务,而这一次特殊的遣唐使,走了一条相对陌生的道路。粟田真人的船队从筑紫的西岸南下,到达所谓的“南岛”(指九州以南的种子岛、屋久岛、德之岛等岛屿),从那里出发直接横跨东海,在中国长江口一带登陆转向洛阳、长安。这条路相对于传统的“北路”被称为“南路”。后来的遣唐使,也有不经过南岛,从九州北部的值嘉岛(也就是今天的平户岛及五岛列岛)出发,趁顺风横跨东海,到达中国南方长江流域。从粟田真人这一拨开始,遣唐使就很少有使用北路的,南路成为唐日交流的重点航线。
当然,南路需要承担的风险很大。日本当时航海技术的落后,和东海上多变的气候水文条件令遣唐使伤亡不断。
圣武天皇天平五年(733)出发的以多治比广成为大使的遣唐使共有四舶爱拍逆战,其中第三舶漂流到昆仑(东南亚),仅有判官平群广成等四人幸免。第四舶在中途遇难覆没。
光仁天皇宝龟八年(777)出发的遣唐使石城教育网,正使佐伯今毛人因病未去,事后他发现自己躲过了一次劫难。代行正使职责的副使小野石根在归国时乘坐第一舶,带着唐朝使节赵宝英和藤原清河之女喜娘,在途中遭遇海难飞篮扣杀,船只破裂。小野石根和赵宝英溺死。船尾和船头分别漂到了天草和甑岛。而随行的第二舶漂到了萨摩出水郡,第三舶漂到了松浦,第四舶漂到了甑岛。

宇多天皇宽平六年(894),日本再一次任命了一届遣唐使,这一次的大使是日本著名的政治家菅原道真。此时距离唐朝灭亡还有13年时间,就在前一年,有个名叫中瓘的僧人回国告知唐朝动乱的情况,当时唐朝已经镇压了黄巢起义。作为遣唐大使的菅原道真正受到宇多天皇的宠信,仕途一片灿烂,自然不愿意再踏上这场前途未卜的遣唐之旅,他主动上奏宇多天皇,请罢遣唐使。
遣唐使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中日交流的冷却蔡乔恩,私商的兴起让中日交流揭开了一个全新的篇章。私商,不但从事帮助日本人和中国人“海外代购”的工作,而且还承担着中日之间“摆渡人”的职责。以明州(今宁波)商人为代表的私商有着非常令人满意的服务,首先,他们的船只安全而又迅捷。唐代的民间海船相对日本遣唐使的用船,技术更为先进,采用水密隔舱设计,即便进水也不至于导致沉没,而在材料上多用铁钉、石灰、桐油等材料,船只更坚固。同时,商人对于季风和洋流的特性烂熟于心冰冷的阵雨,他们很擅长利用自然的优势。明州商人张支信在承和十四年(847)六月二十二日启航仅用了两天就抵达了日本肥前。而在贞观四年(862)九月三日,他载着真如法亲王等人仅仅用了四天就从日本安全抵达明州,这个速度足以让当年在海上颠簸多日的遣唐使羡慕嫉妒恨。其次,私商还承接定制业务雷棣。许多来唐的日本商人和僧侣购买民间私商的便船服务,但如果有特殊需求,明州商人还能为其专门打造船只。日本的真如法亲王前往中国时,明州商人张支信就专门耗费八个月时间为他专门打造了船只,使之得以成行。
中日交流的频繁究竟到了什么程度呢?我们用一件文物来说明。在2017年10月,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第69回正仓院展中,重点展出了一件珍品——羊木臈缬屏风。开幕当天,前来争睹其风采的观众络绎不绝。
羊木臈缬屏风
这件屏风具有浓郁的西域风,羊并非是日本列岛的动物,在今天的日本,羊肉除了在北海道等寒冷区域以外,甚少有日本人食用。在古代日本,羊更是一件稀罕的物事。《日本书纪》记录说推古天皇七年(599),百济使节献有两头羊,而到了平安时代的朱雀天皇统治年间(930-946),吴越国商人蒋承勋也数次来到日本献羊作为礼品。在几个世纪以后,羊依然是一种珍品,可见日本并没有大规模饲养羊,且官方是将送来的羊作为一种珍奇动物来饲育。由此也可知,羊肉的食用和羊毛制品的普及在当时的日本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飞票网。
但是羊却是西域织物常见的一个元素,因为羊对丝绸之路上的游牧民族来说意义重大。屏风上的大角羊,在今天中亚撒马尔罕地区的遗迹壁画中就有发现,这种大角羊和琐罗亚斯德教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羊是琐罗亚斯德教中的战神乌鲁斯拉格纳(Verethragna)的化身之一。新疆阿斯塔纳186号墓出土有一片北朝时期的绿地对鸟对羊灯树纹锦,这类花纹的锦在吐鲁番地区出土不止一例。锦的图案下方是对立跪坐的山羊,羊头上有弯曲的大角,脖子上有飘带,羊的上方有一棵大树,树上有叶状灯。这类锦在高昌章和十八年(548)出土文书中称为“阳树锦”大城大事,而吐鲁番文书中“阳”与“羊”通,因此正确的名字应该是“羊树锦”。
羊木臈缬屏风上用于染赤褐色的茜草,染织物的牢固性很好,张煜枫但是它在中国主要的产地是西域。更重要的是防染剂蜜蜡,在正仓院中仍然保存有不少臈蜜(蜜蜡)李庆雄,在第69回正仓院展中也和臈缬屏风一起展出。正仓院藏的臈蜜做成圆盘形,表明有当时定型包裹的麻布的痕迹,中有孔,可以串连起来。这批臈蜜生产于中国和东亚地区,其用途有很多,比如作为治疗下痢的药物,作为染色的固色剂,作为织物印染的防染剂等。诸多的用途使正仓院中曾储藏有大量的蜜蜡备用。但是在遣唐使时代终结以后,日本就很难获取好的蜜蜡,臈缬的技法也因此难以为继。
文物会说话,这件出现在奈良正仓院的有趣的屏风,见证了中日交流的历史,也说明古代地域之间的交往,远超乎我们的想象。想了解古代中日文化交流中更多的秘密以及其中的“杭州元素”吗?那么,本周三,就来听讲座吧!
来源:杭州博物馆 杭州名人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