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凯师

灌篮英雄【陕西日报】岚皋:“四变”让搬迁群众安居又乐业-岚皋脱贫攻坚

【陕西日报】岚皋:“四变”让搬迁群众安居又乐业-岚皋脱贫攻坚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岚皋县紧扣“能脱贫、保基本、快致富”和“先业后搬”四个关键,更加注重搬迁后的扶贫,积极将旅游、生态、医疗、教育、产业、三产服务等方面的扶贫政策统筹用于解决搬迁群众致富增收,让安置点变景点,让搬迁群众变工人,让搬迁群众变股东,让搬迁群众变市民。通过“四变”,群众实现了安居又乐业。  瞄准乡村旅游,让安置点变景点“这3间平房是我的新居灌篮英雄,旁边临时搭建的彩钢房是办农家乐用的张欣新浪博客。鱼塘供游客垂钓太空骑士。”岚皋县蔺河镇光明村村民陈坤训介绍,去年,在镇、村干部的帮扶下,他的这个“小旮旯”,竟变成了城里人休闲度假的“景点”。每逢节假日,前来这里的游客不断,自己的生意特别好。今年43岁的陈坤训,全家5口人。年近八旬的父亲瘫痪在床,女儿年幼。夫妻俩只能留在家中,照看老人和孩子。陈家也因此陷入贫困。2016年,在扶贫干部帮助下高门嫡女,陈坤训家发生了变化。他不仅享受到政府5万元的建房补助款,建起了新房,还贷了20万元的创业贷款光明随心订,发展农家乐和鱼塘。岚皋县是我省首批旅游强县。在易地扶贫搬迁中,该县在通往南宫山、神河源、千层河等主要景区的沿线,建设集中安置点,支持和引导群众从事餐饮接待、宾馆服务、交通运输、手工艺品制作等行业,还发动贫困户种植蔬菜、林果乔木楠,养殖土鸡、黑山猪等,开发旅游商品,变农业资源为旅游资源,变农副产品为旅游商品,实现脱贫增收。截至目前,岚皋县已在通往主要景区的沿线建成移民搬迁安置点6个,在25个贫困村发展“巴山人家”农家乐、农家宾馆、农家超市600余个博白天气预报,使8000余名贫困群众受益。盘活国有资产,让搬迁群众变工人今年43岁的冉祖梅一家,原居住在海拔近千米的岚皋县石门镇老鸭村,孩子上学要走近5公里的山路。2016年,她家被确定为贫困户后,驻村包扶干部帮其制定出搬迁脱贫计划,建议其搬到县城外的安置点居住。按照政策,冉祖梅一家只需掏1万元,便可住进100平方米的房屋。然而,夫妻俩在高兴之余,也很忧虑:进城后,靠什么来维持一家生计?就在这时,驻村包扶干部又给她带来一条好消息:县上成立了妇女创业孵化基地,冉祖梅可以进厂务工。夫妇俩喜出望外,决定先期进城。在社区帮助下,冉祖梅进了制衣厂,丈夫也找到了一份水电工的工作,夫妻俩月收入超过5000元。“再有几个月,就可以拿到房子钥匙了。现在又解决了工作问题,住到这儿也就安心了!”冉祖梅眉开眼笑。近年来,岚皋县积极探索“楼上住人、楼下就业”模式,整合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吸纳制造、建筑、电子商务等企业入驻,带动搬迁群众进厂务工绯色仕途,并围绕护林、护水、护路,面向广大群众,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同时积极与上海、江苏等发达省(市)对接,建立县内与域外劳务输出对接基地,不断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并整合各类培训政策和资源,针对企业用工需求,有组织地开展技能培训,为贫困户打开一条稳定的脱贫路。岚皋县目前已累计建立各种创业孵化基地6个,帮助3500余名搬迁群众进厂务工;开发公益性岗位2000余个甲斗王 ,年均劳务输出4万余人,其中贫困群众约1万人。靳海音  做强山林经济,让搬迁群众变股东刚刚搬迁到易地扶贫安置点的佐龙镇佐龙村村民杨富平降临异世,这段时间十分高兴:他不仅住上了新房,自家撂荒了多年的土地也入股村里的经济合作社,成为村上猕猴桃园区的一部分。2017年,他按股分红2700多元。眼下,他在园区工作,每天还能挣100元。“房子好了,收入有了,这日子就好过了!”杨富平兴奋地告诉记者。岚皋县森林覆盖率达78%。如何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如何使搬迁群众闲置的耕地林地充分产生效益,给群众带来收入?这成为各级领导干部苦苦思索的问题。经过反复调研,岚皋县决定将移民搬迁与发展山林经济相结合,按照“山上建园、山下(集镇)建点,产业上山、农户下山”和“先业后搬”的方式,结合农村“三变”改革,大力引进现代农业企业和产业园区大外教务处,引导无发展能力的搬迁户将土地林地入股,享受定额分红。到目前,岚皋县共培育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市级农业园区11个、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68个,带动2570名群众增收。加强后续服务,让搬迁群众变市民“现在住到这儿很方便,卫生室、超市就在楼下,小学、幼儿园也都不远。大家一天说说笑笑,可热闹了。”居住在石门镇芙蓉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的宋念芝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宋念芝过去住在10多公里外的山上。儿子、儿媳出门后,她连个说话的人都找不见。2016年,被定为贫困户后,她搬到了山下的集中安置居民小区,俨然成了市民。为帮助搬迁群众真正实现“挪穷窝、转穷业、断穷根、除穷习”,实现农民向市民转变,岚皋县全面加快对搬迁群众的后续服务工作,按照“搬出地管理林和地,迁入地管理房和人”的模式,在搬迁社区实行居住证制度,全面承接搬迁后教育、医疗、养老保险等公共服务,保留搬迁群众原土地林地承包权以及由此产生的各项收益陈立青。据统计,全县目前已建成搬迁社区卫生室60个、幼儿园12个,建设文体设施41处、村和社区书屋125个。
END
图文编辑 | 陈学红
图文审核 | 张毕顺
以脱贫攻坚为名,陪你一路看山看水听脱贫故事!
投稿联系人及方式:陈学红 763918460(QQ)丨扫码关注,即可了解【安康岚皋】脱贫全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