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凯师

苏大维格【雅心自在书写】我的雅心周记(二)-武汉雅心

【雅心自在书写】我的雅心周记(二)-武汉雅心
第二次课║ 2017.7.14
汪铭的雅心周记(二)
一、能量的集结和凝聚
第二次上课的状态不太好, 上课不专注下课不想写作业,就是一种很没有能量的感觉,但秉持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和想要留下心路痕迹的心情作业当然还是要写的。每周一次课的随想记录或自在书写都是有必要的,也是珍贵的。
周六早上五点多就起来的,但到八点多才出门,上课时间推迟了半小时我出门也推后了半小时,然而一天的体验和获得的能量都不一样了。美好的能量似乎没有集结和凝聚到我的身上,前一晚没有睡好,还有一点小感冒,出门时太阳光线已经很强了,被它这么一照有点焦躁有点晕乎,中途地铁上还魂不守舍地下错站左慧琪,进教室时看同学们基本都到了,瞬间感觉自己对上课的期待和重视程度远不如其它同学。不管上什么课,态度总还是最基础和重要的。
早起于我最舒心的事就是出门运动,现在天气太热我也就是在家里坐在窗前看看天色,享受一段清晨的静谧时间。喜欢看天色渐渐变得明亮明朗的过程,太阳移动升起阳光逐渐照进各个角落直到覆盖整个城市,这个自然规律的过程会让我感到平静和美好,它是我一天的开始。周六早上上课前,除了看日出光线的变化,我还在看第一次上课的作业,同学们的作业还有我自己的作业。我的作业收到好评,而我知道它是老师课堂内容的呈现,我的作业写得好那是因为老师的课讲得好,是老师的能量给到了我,感恩老师的传到授业。就这样安静地平和地时间一点点地流逝过去,然而在这个周六美好的能量好像并没有集结和凝聚到我的身上,可能是光线照射的角度可能是时间坐落的维度也可能是心里波动的情绪,悠悠晃晃恍恍惚惚地来上第二次课。

没有能量的集结和凝聚,它是一个伪命题。
二、没有人是别人的影子
周五的早上交完我的第一次上课作业后,有了意想不到的反应,姐姐竟发来微信回应我的作业。原来老师把我的作业发给姐姐看了,这一系列的回响让我有点措手不及。上雅心课程,写雅心周记,是我自己想要的一个自我看到,我把它作为一个纯粹的自我学习和探索,可是现在我有一种课中课的感觉,我好像是一个课程里的影子来到这个课程里修习,我不喜欢这种感觉。我是我自己,为自己而来上的课程是我自己的修行,不是其它课程里的倒影。
周六上午上课途中,姐姐也给我发来好些文字,就我在作业里提到有关于她的感受和观点作了细致入微的解析和例举,还有一些她的联想和表达。其实我真的不想看,苏大维格这些真的不重要,过多的纠结解释都是多余,当然这些也都是她的表达。
此刻我似乎能明白第一次课里讲到的倾听和陪伴,为什么在别人讲述和分享时心灵模式下我们要做的是倾听和陪伴而不是别的其它,并不是因为要用心灵模式而用心灵模式,而是在别人讲述和分享时询问解释反驳判断等都是多余,倾听就好陪伴就好,这就是最好的回应方式,心灵模式的操作方法也是我们总结出来的。我们写的作业也是我们的一个讲述一个分享。生活中我们往往不是像上课演示的那样特地开始倾听和陪伴,这就需要我们学以致用,把老师教给我们的东西信手拈来地运用在生活里。前几天熊婷同学在群里发文字表达了自己的难过田丰之死,秀勤同学立马站出来进行倾听和陪伴,我感到她们真的很厉害,学以致用得很好,融会贯通在了生活里。希望我也能像她们一样会表达会倾听会陪伴。
姐姐在文字里说感谢我,因为我的缘故她来认识了这样好的课程这样好的团队,而我知道我更应感谢她,这几年我一直在一个路口徘徊,前进不得后退不得无法前行,是她的关心和提醒让我没有错过进入这样的团队学习这样的课程,我没有错过这个可以看到的机会。

我认出了原来我是站在了一个叫做心路的路口停住了,一条我早就该走上的心灵回归之路。
三、心灵的我只想回家
在上次的作业里我说老师好像是一个心灵的医生帮助大家解决各种心理的问题,说老师是一个心灵的教育者心灵教育的传播人,而现在,我觉得老师更是心灵回归路上的领路人,他在心灵回归这条道路上已经走了很长很远的路,现在老师也在带领我们走向心灵回归的路,团队的师兄师姐们也是走在前面的人,这条心灵回归的路从而有路径不孤单,我也希望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和向同学们的学习中,找到一副可以回家的心灵地图。
武汉雅心是一个一群人一条路一辈子的心灵回归团队,老师创建这个团队带我们从头脑模式中走出来进入到心灵模式的运作空间,让我们直面生命的创伤回归生命的本源在关系里修行,走上一条心灵回归的路vsd1s 。老师说走在前面的学员后来者是曾经的自己,刚加入和暂时走在后面的学员走在前面的学员就是未来的自己,所以这条路是一条清晰可见的有人走过的有人标记过的路,我们因此可以寻着路标向前走。老师也添加了“雅心问路”这个板块来帮助我们更好更快地理解这条路,让开始走向心路的我们更坚定更安然。雅心问路是心路上的问与答,相互探讨彼此启发,让心路走得明亮宽广。希望通过老师的传道受业解惑,我能在心路的历程上有更多更好的体验和认识,能帮到自己能帮助别人。老师说这条少有人走的路上最终只有一个人,它本质上是回归到生命本源的那个“1”。
进入团队或未进入前我都有几个听着比较刺耳的词桂东天气预报,一个是“问题孩子”一个是“心灵成长”。问题孩子真是一个伤人的名词组合,一个孩子有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或被理解反倒被冠以问题孩子之名,这个孩子该是有多无助多可怜。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有了问题他也是暂时折翼的天使,那折断的翅膀里的伤痕都是可以锻炼使其成长为更强壮更有力量的地方,正是这些伤痕这些问题才使得他们能够成长为羽翼更丰满的孩子,如父母所期待的那样去飞翔。展翅飞翔是父母期待的模样,而受伤折翼父母就不能接受不能接纳吗。现在我们知道分析判断解决问题是头脑模式,我们要用心灵模式去看到这个孩子,然而问题孩子这个名词组合本身就不应该有。
再一个就是心灵成长,团队以前就叫作心灵成长团队,如果现在也是那我一定会问老师什么是心灵为什么要成长然后要成长为什么样儿,我觉得不管老师怎么回答我一定不会去接受去做到我的心灵成长,因为背后好像另一个含义在说我现在的心灵是不好的是有问题的是不被允许存在的是需要消除改变的,心灵都已经那么受伤了还在不被允许存在,心灵更受伤,心灵没有那样的力量去成长。心灵成长,所以心灵是有什么美好的标准的模样要去雕刻吗,我累了,真的很累,再好的模样我也想去雕刻啊。而“心灵回归”完全不同,回归它有一种包容感一种牵引感,它好像告诉你你的不好你的问题是被允许和接纳的,你并不需要去消灭它的存在,你无需拒绝痛苦挫折不如意的东西暴食症吧,那些是生命真相的存在,而你的美好也是生命本该有的样子,那是生命本源就有的东西艳鬼麻将。

心灵无须成长累了就回家,生命本源那里本身就有一切你最美好的样子。
四、空,就是生命的本源
第二次课和第一次课内容基本相同,但又不太相同马曼琳。相同的是主要还是讲的头脑模式、心灵模式、以及倾听和陪伴,不同的是对头脑模式、心灵模式、以及倾听和陪伴的讲解切入点要更加深入了。
头脑模式是关注事情聚焦问题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然后再关注事情聚焦问题分析判断解决问题,如此循环的这么一个行为方式,它是一种外抓模式。这种外抓模式实际是判定了是对方的问题刘思希,要求对方改变春树秋霜图。然而,我们的不舒服只是外界的某个人触碰到了我们不舒服的按钮,那个按钮是最关键的胡搞吧,并不是那个触碰按钮的人最关键。我们要从外抓模式回到自己这里来,进入到内求模式。内求模式就是我们学习的心灵模式。
心灵模式是一种以人为本在用心看到人给出爱的这么一个行为方式,它是我们在关系中获得亲密得到亲密关系的一个路径。头脑模式是忽略了人在对表面做出反应,而看不到人的回应都是错误的,在错误的地方用力情况只会越来越糟。老师也指出了现在很多的心理医院心理咨询它们是属精神分析流派,实际上还是一种头脑模式。看不到人的回应是错误的,我们一定要去看到人。
最后一个部分是倾听和陪伴,老师也重点教了我们怎么掌握陪伴技术操练陪伴进行陪伴。一堂看似没有新内容的课听下来,其实讲到的点较第一次课多了许多。但整堂课下来,呈现在我面前的让我看到的,我觉得是一个“空”字。可能非正确阐述,我认为空就是生命本源。
老师说头脑模式是有条件的爱,它是在要求对方解决了问题做出了改变才会发出爱来的固有运转,而无条件才等于爱,心灵模式下我们在看到了人而去用心给出的爱,它是无条件的,也是我们谓之生命本源的东西。所以我看到,爱没有条件我们就回归到了生命本源的东西。没有条件,是“空”。
老师和JJ垫子的情境演示告诉我们,人是装满了是非观念对错的设定程序,姜柔你在用是非观念对错在与人交往回应碰撞,那不是人与人的交往,是是非观念对错的交锋,放下垫子放下是非观念对错才是人与人的连接。所以我看到,人要把自己固有的设定程序放下清空,就可以去看到人连接到人回归到生命的本源。放下是非观念对错,是“空”。
在讲到怎么陪伴时霍曼迪,老师有八字口诀——忠于原著,跟随陪伴。老师教我们的倾听和陪伴是不判断不分析不询问的非头脑模式,我们要以重复对方讲述的语言来跟随对方进行陪伴,这时候其实我们在做的是拿出一个没有任何东西的空间去装下对方,把对方原原本本的放进我们的空间里。所以我看到,拿出一个没有东西的空间去装下对方,就可以陪伴回归到生命本源。拿出一个没有东西的空间,是“空”。

所以这节课下来我看到我感到,空就是生命的本源。
五、放手教育才是我想要的爱
这节课有一个重要的演示,就是孩子与家长的情境演示。当YJ蒙着被单扮演孩子在被单下做出各种动作时,所有的家长都不知道是在表达什么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也不能靠近孩子了解到孩子的真实想法,一群家长围着这个孩子,发懵了。后来老师让一个家长拎着被单的一角慢慢靠近孩子,然后和孩子一起站在被单下面,就这样一起待着。老师告诉我们,象征问题的被单它可以成为一条通向孩子接近孩子和孩子在一起的路径。是的,问题可以成为一条路径,重要的是我们要和孩子待在一起血染大明。
那么怎样和孩子待在一起呢?老师也用情境演示给出了答案。老师让还是个孩子的WMJ同学站在所有家长的前面,WMJ同学看向前面家长们就看向前面,WMJ同学看向侧面家长们就看向侧面,就这样WMJ同学看向哪里家长们就看向哪里,老师告诉我们和孩子看向同一个方向,这就叫做和孩子在一起。
在这个情境演示之前触摸未来,还有一个也是很重要的演示黄泽民,那就是家长是不是知道你的孩子是什么。老师给DD同学一瓶水,她知道要拎开盖子喝;老师给DD同学一个包,她知道要挎起包背起来官场斗。然而在家长看不到看不出那是一瓶水一个包时,乱拍乱蹿是不知道要拎开盖子喝挎起带子背的。家长不知道孩子是什么,孩子就如同那瓶水那个包被家长乱拍乱蹿的对待着。我认为这是情况下家长与孩子的第一个阶段,老师指导的看向同一个方向是家长与孩子第二个阶段,我认为家长与孩子还有第三个阶段,那就是放手。
在不停的看向同一个方向后,老师问WMJ同学体验感受,她给出安心、开心、有力量这样的答案。确实,看向同一个方向这个阶段和束手无策乱拍乱蹿这个阶段是实现了质的飞跃的。可是,WMJ同学她虽是孩子却未必是真的情境中的孩子,你要是去问那种真实情境中的孩子,你看向哪里爸爸妈妈就看向哪里,你再看向哪里爸爸妈妈还是看向哪里,你觉得安心开心有力量吗。我来回答吧南龙北凤,我反正是觉得:好烦压力大你们自己该干嘛干嘛去啊。

是的,这是我站在一个孩子的角度,我认为的我想要的第三个阶段——放手教育。
六、在一起,就是陪伴
老师的八字口诀“忠于原著,跟随陪伴”,是我们做陪伴的基本要领。忠于原著就是和它在一起,对方那里有什么你就拿出一个空间装对方的东西,没有裁剪的保留在自己这里。课堂上老师在和PH的不断互动中就是告诉我们什么叫做和它在一起,就是把对方递过来的东西原原本本的接收着,对方递过什么你就接收什么,完完整整的把对方递过来的东西完完整整的接收到你的空间里,这就是在一起,这就是我们要做的陪伴。
在此之前,老师带着WP蒙在一个被单里,一起向前走一起蹲下一起停顿再一起向前走,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演示却让人看到了在一起的力量,它是陪伴产生的冲击。陪伴之于一个人会是怎样一种体验,WP湿润的眼眶或许能给我们一个参考的答案。
陪伴也是这节课的重点,下午的课堂依然进行了两组倾听和陪伴的练习,一组是CL和LL,一组是DDY和LYX。相较与第一次课的蜻蜓点水,这次老师是逐句逐句地教我们怎么接怎么做陪伴。
老师说我们只要能做好有心有爱忠于原著的陪伴即可,但陪伴还是有许多要诀。以下是给出的倾听陪伴要诀:
一、道:源头是道;
二、心和爱:把慈悲清明的自己交给对方;
三、空和静:拿出一个空间装对方的东西,自己的东西也在,即使被触动了也放在那里,依然交给对方跟着对方走,只是看着自己的心思被弄动,允许和接纳,安静地跟着走;
四、听:整体聆听(字面的意思,非口语的表达,弦外之音);
五、理:快速整理(重点、难点、痛点、纠结点);
六、说:将对方重点的东西反馈给对方,做一面镜子;
七、感受和情绪:重点关注对方的感受和情绪,但不要泛感受情绪化,如是呈现对方已经呈现的感受和情绪;
八、点:焦点一直放在对方身上;
九、总:总结;
十、看:看到怎样的一个生命;
十一、感:看到这样的生命你的感受是什么?
道--心--空--静--听--理--说--感--情--(总)结--看--感
感觉也不是很好理解贯通运用,还是要在实践中一点点去参透去感悟。

陪伴是一个大命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命题,让我们把它渗透在生活里一点点练习。




文字:汪铭
编辑:如烟
图片:雅心课堂